肥东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340122000000
地名由来:1949年以原合肥县东部地区设置肥东县,设治店埠镇。该县在合肥之东,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时为淮夷之地。战国时属楚境。秦属九江郡。西汉先属九江王国,后属淮南王国。汉武帝时为浚遒县境,属九江郡,县治在今石塘区龙城集。三国时浚遒属魏扬州淮南郡,后期撤消浚遒。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重立浚遒县,改“浚”为“逡”,仍属扬州淮南郡。东晋逡遒属豫州淮南郡。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将颖上西北的慎县侨置于逡遒县境,县治在今梁园镇,属南豫州南汝阴郡(后废逡遒)。南朝齐改南豫州为豫州,慎县属豫州南汝阴郡,郡治移于今梁园镇。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南豫州改为合州,慎县属合州汝阴郡。北魏慎县隶合州南梁郡。东魏慎县属平梁郡。北齐慎县属南梁郡。南朝陈改平梁郡为梁郡,慎县属梁郡,郡治在今梁园镇。隋开皇初年(581~600年),慎县属庐州,州治在今合肥市;大业初年(605~616年)改庐州为庐江郡,慎县属庐江郡。唐慎县属淮南道庐州。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慎县属保信军庐州。北宋初,慎县属淮南道庐州,后改道为路,属淮南西路庐州保信军。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因避孝宗赵▉讳,慎县改为梁县。元至元八年(1271年)梁县属淮西江北道总管府,次年改属庐州路。明洪武初年梁县并入合肥县,属南京直隶庐州府。清初合肥属江南布政使司庐州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合肥属安徽省布政使司,后属安徽省庐州府。1912年废庐州,合肥直属安徽省;1914年合肥属安徽省安庆道;1928年废安庆道;1932年合肥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38年日军侵占合肥县城,县政府迁至肥西官亭,在梁园镇设肥东办事处,辖今肥东县全境,行使县政府的职权,因受日军阻隔,直属安徽省第五行政专员公署。1945年县政府迁回合肥县城,撤销肥东办事处,肥东地区仍属合肥县。1949年1月21日后析合肥县为合肥市和肥东、肥西两县;同年2月3日,肥东县宣布成立,属江淮解放区第五行政区;6月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3月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同年皖南、皖北合并成立安徽省,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1月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58年7月属合肥市;1961年4月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65年7月属安徽省巢湖专区;1983年7月属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