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232723000000
地名由来:《呼玛县志》(1980年版)载:“漠河,又名墨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流入黑龙江。河水黑如墨色,故名墨河。”(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漠河县旧治在今漠河村,明朝隶木河卫,卫以河名之。木河,《龙沙纪略·山川》作“末河”;《黑龙江外纪》卷一作“墨河”;《黑龙江述略》卷一作“墨河”,卷四又作“黑河”;《水道提纲》上作“谋河”;《漠矿录》卷一“矿山”云“内府图作漠河”;清代亦曾称穆河。上述名称皆为当地土人的“音译之转”(《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漠河,自内兴安岭山阴发源,流入黑龙江。其源在(黑龙江)城西北1250里”(《黑龙江通省舆图》)。据《满文老档》记载,木河卫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还向明王朝请求“袭职”,至清崇德二年(1637年)始归附皇太极。本县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活动,老沟河、洛古河两处古遗址出土的古石器证明,二万年前就有一部分中华民族的先人在这里生息繁衍。这里古为东胡、山戎之域。秦汉魏晋为鲜卑人发祥之地。隋唐为突厥、契丹所辖。辽金属室韦部。元为蒙古贵族领地。明为奴儿干都司属地,是索伦人游猎之土。清军入关后,这里不断遭到沙俄哥萨克兵匪侵扰,1685年至1686年,康熙帝下令派遣大军两次收复雅克萨城(县境古城岛附近),并派员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保持了北徼边地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清光绪八年(1882年),鄂伦春人在日勒特河谷“掘穴得金数粒”。消息传出,俄人越界盗采,很快汉俄采金者聚集达万人之多。因“领袖繁多,不能统一”,遂不分种族国属,组织“会所”,由“赵某主之”,称作“总管”。光绪九年(1883年)秋7月,黑龙江将军恭镗派旗兵百名、鄂伦春骑兵40名至漠河,“遣汉人杨才,胜玉珍入沟,劝说解散‘会所’,驱除俄人。”清政府为了“杜患防边”,决定自办漠河金矿。1888年,设立漠河金矿局,委任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为总办。从此,工商列居,兵民辐辏,形成了3万余人的矿办社会。宣统元年(1909年),设置漠河总卡衙门,委任佐领文景为总卡官,节制洛古河、讷钦哈达、漠河、乌苏里、巴尔嘎力、阿穆尔、开库康、安罗等八卡。文景于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初一日,“接管地方一切事务”。1914年7月1日,总卡改为漠河设治局,隶属于黑河道管辖,委任总卡官赵春芳为设治员。1917年,改设漠河县,赵春芳为代理县知事。1929年4月,奉黑龙江省长公署调令,漠河由二等县升为一等县。1937年漠河沦为日寇之手,是年日本人成立伪县公署。1945年漠河光复。1947年1月,漠河并入呼玛县。建国后持续到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漠河县,当年8月18日漠河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县人民政府驻西林吉镇,隶属大兴安岭地区行署领导。
漠河县村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 |
---|---|
西林吉镇 | 松苑社区阳光社区桥北社区古莲河露天煤矿居委会黑山村 |
图强镇 | 图强林业社区 |
劲涛镇 | 阿木尔劲涛社区 |
兴安镇 | 二十五站村大河西村古城村 |
北极乡 | 北极村北红村洛古河村 |
西林吉林业局 | 前哨林场村金沟林场村河东经营所村河湾经营所村古莲林场村 |
图强林业局 | 奋斗林场村二十八站林场村潮河林场村潮满林场村 |
阿木尔林业局 | 红旗林场村青松林场村长山林场村依林林场村龙河林场村兴安林场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