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150123000000
地名由来:清康熙年间(1662年)在今县城置站,称“和林格尔”系蒙古语意为“二十家子”,沿用至今。《清史稿·地理志》和林格尔直隶厅:“康熙中,置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和林格尔。”可知和林格尔为蒙古语,意为“二十家子”。(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时为北狄所据,战国时属赵国。秦代归云中。汉时分云中郡东北部十二县置定襄郡,郡治即设在境内土城子乡的古城。三国时,立“新兴郡”,晋为鲜卑拓跋氏地,北魏立,建都于盛乐(今土城子),十二年后,迁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此处故都置为云中郡,亦称朔州。后又改置为盛乐郡,领“归顺”、“还安”二县。隋朝,在此置定襄郡。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立突厥国居18年,筑大利城(今土城子乡南园子)。唐贞观年间,先后置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北安都护府。天宝四年(745年)属辽。元时,归丰州,属大同路。自辽、金、元以来,先后称“白达达”、“汪古”。至明、清时期,为蒙古族各部落散居和狩猎之地。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玉林、云川二卫。嘉靖年间(1523年),蒙古族一首领俺答汗率土默特部定居于丰州滩。清康熙年间(1662年)在今县城置站,称“和林格尔”系蒙古语意为“二十家子”,沿用至今。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和林格尔笔帖式,乾隆元年(1736年)改协理,通判厅,隶属山西朔平府。二十五年(1760年)改为昆都仑协理通判,隶属蒙民理事厅。同治四年(1865年)设和林格尔厅。1912年,改为县署知事,十年后改为县政府,隶属绥远省政府。1949年县人民政府驻二十家子(现城关镇)。国务院1995年11月21日批准将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划归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