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50121000000
    地名由来:“土默特”系蒙古语,“土默”意为“万”,加“特”是万的复数词。蒙古成吉思汗时期,设军政联合体制的“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等级封衔制。帝之功臣吉勒莫、统帅木华黎等元勋方能领“万户”,后演变为部落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代,林胡、娄烦在这里活动。汉时,匈奴居之。北魏时,这一带又称“敕勒川”。敕勒歌所描绘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阴山前的自然景象。唐时,于此设置单于大都护府。辽金时置丰州,女真、蒙古汪古部在此。元朝时称丰州,隶属于大同路。明朝洪武中期丰州废,宣德元年,复置丰州。阿拉坦汗时,土默特部为漠南蒙古六万户之一,始有土默特称谓。清天聪六年(1632年),后金(即清)大军征察哈尔,移师归化城。崇德元年(1636年),编土默特3300余丁为左右两翼旗,为不设扎萨克的内属旗。土默特系蒙古族部落名。土默(图门、图孟)蒙古语意为“万”,特是“万”的复数词(因土默特有十二分支)。清雍正、乾隆年间开始在土默特旗境内设厅,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旗境内共设归绥、和林格尔、托克托、萨拉齐、清水河、武川等六厅。1912年,改厅为县,仍沿袭旧制。绥远建省后,在土默特旗设总管,土默特旗成为总管旗。1937年10月,隶属伪巴彦塔拉盟管辖。1945年土默特旗恢复原建制,仍为总管旗。1950年3月,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3月,撤销归绥县建制,原归绥县并入土默特旗,归绥县行政区划为土默特旗行政区划,1958年,萨拉齐县建制撤销,其所辖地区划归土默特旗,隶属乌兰察布盟所辖。1960年,划归呼和浩特市,1963年划归乌兰察布盟。1969年,划分为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1971年,又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