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30435000000
    地名由来: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郦商为曲周候,曲周之名始有记载。因位于古曲梁之边陲,故名。据明嘉靖《广平府志》卷1《封域志》:“说者谓曲,委曲也,闾里曰乡曲,怀抱曰心曲。邑在河曲,水徙而周,故曰曲周。”(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时为晋曲梁地。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郦商为曲周候,曲周之名始有记载。因位于古曲梁之边陲,故名。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除国为乡。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置曲周县,治今古城营(今属邱县)。当时,在县境东南还置有斥章县,在今县境东置南曲县,均属广平国。新莽时改曲周为直周。东汉复名曲周,同时南曲县并入曲周县。仍设斥章县,均属巨鹿郡。三国魏时,曲周、斥章二县先属魏郡,后改属广平郡。晋时曲周县并入斥章县,属广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斥章县并入列人县(县治在今肥乡东北),属魏郡。和平元年(460年)复置斥章县,属广平郡。景明年间(500-503年)在原曲周县置曲安县,属广平郡,天平初,斥章县改属魏郡。北齐废曲安县。天保七年(556年)斥章并入平恩县,并移平恩县治至斥章故城,今曲周县此时遂为平恩县地。隋开皇六年(586年)析平恩县置曲周、洺水二县,均属洺州。曲周县仍在原治,平恩县移回旧治(今呈孟),洺水县治于斥章故城。大业二年(606年)废曲周并入洺水,次年洺水县改属武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曲周县,仍属洺州。天保元年(742年)改属广平郡。至德二年(757年)复属洺州。会昌三年(843年)洺水县并入曲周县,仍属洺州。五代(907-960年)仍属洺州。宋熙宁三年(1070年)曲周县并入鸡泽县。元祐二年(1087年)复置曲周县,次年再入鸡泽县为镇。元祐四年(1089年)又复置,属洺州。并于此后不久移于今治。金时平恩并入曲周,仍属洺州。元初析旧平恩县地置邱县,曲周县属中书省广平路,明时仍属广平路。成化四年(1468年)始筑曲周城。清属直隶省广平府。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1914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区。1938年建立曲周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1940年3月析曲周、临清、威县三县临近地建立企之县,属冀南第四专区。同年6月于曲周至邱县公路以北及广宗、威县、邱县各一部份置广曲县。1945年撤销企之、广曲两县。1946年10月为纪念抗日县长郭企之烈士,曲周县改称企之县,属冀南三专区。1948年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区三专区。1949年复称曲周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58年先后将鸡泽、邱县、广平、肥乡并入曲周,仍属邯郸专区。1960年撤销邯郸专区,改属邯郸市。1961年恢复邯郸专区,曲周属之。1961-1962年又分别恢复曲周、鸡泽、邱县、广平、肥乡原建制。现属河北省邯郸地区。国务院1993年6月19日批准撤销邯郸地区,此县划归邯郸市管辖。

    曲周县位于环京津的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部,下辖4镇6乡,342个村,人口40万,面积667平方公里。近年来,曲周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以年递增15%的速度增长,1998年达到19.8亿元。

    “开放兴县”是曲周县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县政府制定了一套鼓励客商到曲周投资经营合作开发的优惠政策,已有四十多家外商、十余个大专院校到曲周合资合作。七八十年代,曲周以中国农大为技术依托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世行贷款,成功地改造了23万亩盐碱地,在国内外颇具影响。

    近年曲周与中国农大共同开发的草莓组培脱毒、EM微生物利用、特种玉米系列开发以及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等项目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世行贷款引进国外设备投资1.9亿元的人造板生产线,其产品质量和产量列全国同行业同规模之先,新开发研制的麦桔刨花板被列为国家级新成果。

    曲周县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九八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林业达标县,地理位置优越,北临京津、东近渤海,地处晋、冀、鲁、豫交界,交通极其便利,西邻京广铁路和京深高速公路,境内公路纵横交错,省道邯临公路横贯东西,宁魏公路纵穿南北。电力供应充足,有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六座,全县村村通电,程控电话四通八达,广播电视覆盖全县。科技、文化、教育、卫生、金融、服务事业功能齐全,构成完善的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