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30428000000
    地名由来: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析列人、邯郸县地始置肥乡县,以战国赵相肥义封此而得名,与列人县同属广平郡。《大明一统名胜志·直隶名胜志》卷10:“志云:肥乡其土壤沃饶,四野平坦,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为赵之肥邑。秦属邯郸郡。西汉于境内置列人县属广平国。西汉征和二年(前91年)在西南部置即裴侯国。地节三年(前67年),在西北部置邯沟侯国,二侯国均属魏郡。新莽时改列人曰列治,更即裴为即是。东汉两侯国废,列治县复名列人县。建武十三年(37年)改属钜鹿郡。建安十七年(212年)更隶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析列人、邯郸县地始置肥乡县,以战国赵相肥义封此而得名,与列人县同属广平郡。同时兴建城垣。晋时两县均属司州广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斥章县省入列人县。太和二十年(496年)斥章县析出。东魏天平初(534年)肥乡县省入临漳县,列人县改属魏郡。北齐列人县废。隋开皇十年(590年)复置肥乡县并徙于今治,属磁州。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清漳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武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肥乡县改属紫州,四年改属慈州,六年更属名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广平郡。至德二年(757年)复属洺州。清漳县唐代一直属洺州;至会昌三年(843年)始并入肥乡县,五代肥乡县仍属洺州。宋、金属河北西路洺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属中书省广平路。明、清属广平府。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1914年改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区。1938年析肥乡北部地与永年南部地合置永肥县,两县仍属冀南区。1941年8月,两县均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第十二专区。1945年撤销永肥县,原肥乡县析出地区划归肥乡县,同年11月,肥乡县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三专区。1948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区第三专区。1949年8月,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1958年撤销肥乡县,城东并入曲周县,城西并入永年县。1961年7月,析曲周、永年二县地复置肥乡县,同时将曲周县内原广平县地并入肥乡县。1962年析出原广平县地恢复肥乡县建制,1970年邯郸专区改称邯郸地区,属邯郸地区。国务院1993年6月19日批准撤销邯郸地区,此县划归邯郸市管辖。

    肥乡县是邯郸市东部卫星城。全县辖7乡2镇,263个行政村,人口近32万,总面积501平方公里,素有“华北粮仓、冀南棉海”之称。肥乡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称肥邑,是战国时赵国首辅相国肥义的封地,三国魏文帝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境内拥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墓景区和窦默墓、圣井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参观拜谒者多达30万人次。与平原君赵胜密不可分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有30多个。肥乡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利。邯郸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位于肥乡县和邯郸县交界处,距邯郸市主城区仅8公里,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309国道、邯济铁路、青兰高速纵贯全境,省道宁魏线横穿南北。距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京深公路不足 10公里,距在建的邯郸机场30公里。县境内有连接三峡电网的500KV开关站一座,220KV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9座,电力供应充足可靠。肥乡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粮食、棉花和蔬菜等。小麦、玉米、棉花等主导产业闻名遐迩,圆葱、食用菌和瘦肉型猪等特色产业具有相当规模。先后被命名为:
    ■“中国圆葱之乡”
    ■“中国食用菌之乡”
    ■“中国优质棉基地县”
    ■ “中国优质小麦基地县”
    ■“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县、先进县”
    ■“河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
    ■“河北省肉牛生产基地县”肥乡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5.5万名经过职业技术培训的高素质劳动者,可助您事业兴旺发达。三十二万肥乡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我们承诺,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为您打造创业平台。肥乡县是您的“宝地”。您的“宝地”就在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