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623023000000
地名由来:“舟曲”一名为藏语译音,意为“龙水”。藏语称白龙江为“舟曲”,故名。“舟曲”是藏语的音译,意为“白龙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广泛的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氏族部落相互影响,不断分离融合,在长期消长过程中形成西戎羌族。秦时,境内居住着以白马为图腾的羌民,号称白马羌。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建羌道县,属陇西郡。因境内为羌人所居,故名。治所疑在今县城西10公里的坪定村或附近。东汉建武元年(25年),羌道改属武都郡。三国魏黄初年,羌道属魏凉州武都郡。蜀后主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派陈式攻取了武都,羌道随为蜀梁州武都郡。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废羌道建置,并入武都郡。晋永嘉元年(307年),羌人建宕昌国,羌道一带为宕昌国活动中心区域。北周保定末,灭宕昌国。西魏武帝天和元年(566年)于宕昌国地置宕州,时地属宕州。天和五年(570年)改宕州为宕昌郡。隋开皇三年(583年)郡废,后置宕州,大业时又改宕州为宕昌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怀道县,属陇右道宕州。天宝元年(742年),宕州改为怀道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宕州。上元二年(761年),怀道陷于吐蕃。之后,直到宋熙宁六年(1073年),宋王朝发动熙河之役,占领了岷、宕、迭等州,时地属北宋秦风路阶州福津县。绍兴二十年(1150年),福津县令张俊臣在今舟曲县城址修筑了城池。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县令苗彦茂重新进行了修建,名为固城镇。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置西固城蕃汉军民千户所,治所在今舟曲县城,属阶州。“西固”一名始见于此,因固城镇位于阶州以西,从而命名“西固城”。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西固城军民千户所,属巩昌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西固城军民千户所为西固城军民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同年,千户姚富以原旧城为西关重筑了西周城。洪武十五年(1382年),西固城军民守御千户所改属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万历六年(1578年),千户所民事交由阶州同知管理,军事仍由岷州卫办理。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裁西固守御千户所归并阶州,设西固州同署,称西固分州。1913年,设西固县,属渭川道。1927年道废,由省直辖。1949年12月10日,西固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武都专区。1954年成立相当于县级的舟曲行政委员会,舟曲行政委员会驻原西固县城,西固县撤销。“舟曲”一名为藏语译音,意为“龙水”。藏语称白龙江为“舟曲”,故名。1955年舟曲行政委员会改设为舟曲县,属甘南藏族自治州。1959年全省调整并县,将迭部县部分地区划归舟曲县,改舟曲县为龙迭县。1962年又恢复舟曲县,仍属甘南藏族自治州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