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620523000000
    地名由来:因宋甘谷城(今通渭县南)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从出土文物考证,秦安大地湾文化时期(距今7800—7000年),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周为冀戎人活动地区。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武公伐冀戎后置冀县(以冀戎活动地为县名),是全国立县最早之地,迄今2678年。城址在今县城东黄羊堡(城址已湮没)。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置陇西郡,冀县属之。秦统一六国后,冀县仍属陇西郡。汉沿秦制,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改雍州为凉州,析置天水郡,并以冀,邽两县属地分置成纪等16县。冀由陇西郡改属天水郡(郡治平襄)。西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王莽篡汉,改冀县为冀治。更始元年(23年)隗嚣起兵应汉,据兵10万于光武八年(32年)自称西伯,都于冀。光武建武十年(34年),废冀治,复为冀县,仍属天水郡。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移天水郡治冀,改为汉阳郡,为甘谷立郡之始。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凉州刺史部治冀,为甘谷立州之始。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将州治缩小,凉州由冀移治姑臧(今武威),改汉阳为天水郡,仍治冀县。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祁山(今礼县东北),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反魏应汉,冀县属蜀。街亭失守后,冀县仍属魏。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始置秦州,治冀,冀复为州(秦州)、郡(天水)治所在地。太康三年(282年),废秦州入雍州,七年复立,将秦州、天水郡治所由冀移治上邽。冀县仍属秦州天水郡。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废冀县。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分天水郡为汉阳郡。以废冀县地分置当亭、黄瓜县。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置秦州总管府,改当亭为冀城县,后以冀城入黄瓜。隋大业二年(606年),废秦州总管府,置天水郡,废黄瓜复冀城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冀城县为伏羌县,根据唐王朝“夷夏一家”、“巨伏戎羌”的政策而命名。宋初,废伏羌县。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以县南地置大潭县(今西和县西南),属秦州。旋属岷州,以废伏羌置伏羌寨。属秦凤路秦州天水郡。熙宁元年(1068年)在安元寨以北15公里杨家城子地由秦凤路副总管杨文广筑筚篥城,称大甘谷口砦(甘谷城),属秦州。熙宁三年改伏羌寨为伏羌城,仍属秦州。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升为甘谷县,属秦凤路秦州。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伏羌城复为伏羌县,属陇西行中书省兴远路巩昌总帅府录事司。明仍为伏羌县,直属陕西省承宣布政司巩昌府。清沿明制,伏羌直属巩昌府。公元1913年属渭川道,1927年属渭川区。1929年1月1日,改伏羌县为甘谷县。1935年属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年底甘谷县与武山县合并,1962年1月,恢复原甘谷县治,属天水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以后隶属于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