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610527000000
地名由来:秦文公年间(前765—716年)分清水为白水,后置白水县,以临白水河而名。《太平寰宇记》卷28同州白水县:“南临白水,因以立名。”又引郦道元《水经注》:“其境东南谷多白土,因曰白水。”(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上古为阳武国(今北塬乡阳武村),属诸侯封邑采地。夏商为彭衙,周代为彭戏。春秋始置彭衙邑(今纵目乡南彭衙村)。秦文公年间(前765—716年)分清水为白水,后置白水县,以临白水河而名,属内史辖。西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废白水县建衙县、粟邑县(今西北70公里处),以“仓颉造书天雨粟”取名,俱属左冯翊。新莽时改衙县为达昌,粟邑为粟城县,俱属列位大夫。东汉废达昌,粟城,复衙县。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改为粟邑县、衙县,属左冯翊郡。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因羌乱,将上郡迁于衙县,衙县撤销。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上郡自衙县迁回原址,复设衙县。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并衙县于粟邑县,属冯翊郡。西晋太熙元年(290年)复衙县后又入粟邑县。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年(478年)改粟县为白水县,析东部置姚谷县,于白水县兼置白水郡,两县属之。太和十一年(487年)析白水南部置南白水县(今蒲城北部)。隋开皇三年(583年)废白水郡,姚谷并入白水县,属同州。唐贞观年间,县治由粟邑地迁于今治,并筑城,属同州,后并入奉先县(今蒲城县)。五代复建白水县,先属同州,后属耀州。宋、金、元时期县名未变治未迁。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治迁南临川(今古城村),四年(1371年)后复还今地,城池加以修葺,属西安府、同州。此后600余年县衙均设在此。清属同州府。1913年废府设道,属陕西省关中道。1929年属大荔专署,1939年属陕西省第八督察区。1948年3月,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49年属大荔分区。1950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属陕西省。1959年并入蒲城县。1961年复白水县,属渭南专区。1969年属渭南地区至今。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销渭南地区和渭南市,此县划归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