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610222000000
地名由来:《魏书·地形志》:“宜君,真君七年置。有宜君水。”清雍正《陕西通志》卷3:“《地形志》云,县有宜君水,因取名焉。(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古属雍州豳地,秦隶内史。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属左冯翊祋祤县。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迁甘肃境内之泥阳县,侨置祋祤,后废祋祤县,更名泥阳县,属北地郡。西晋因之。前秦永兴二年(358年),于祋祤故城设宜君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罢护军,始置宜君县,属雍州北地郡。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分北地郡置宜君郡,宜君县属之,兼设郡治。北魏又分故泥阳地置石保县(今宜君县西部,东部原区属中部县),隶东秦州(孝昌二年改名北华州)中部郡。西魏、北周均沿袭旧制。隋开皇三年(583年),撤宜君郡,并石保县入宜君县,属京兆郡。义宁二年(618年),从京兆郡划出宜君、同官、华原三县,设置宜君郡,郡治华原。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州,宜君县隶宜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撤宜州废宜君县。贞观二十年(646年)又置县,属雍州。永徽二年(651年)县又废。龙朔三年(663年),割中部,同官两县地,复置宜君县,并改属坊州。天宝十二年(753年),分宜君县地,置升平县。五代和北宋,宜君县属延安府坊州。宋熙宁元年(1068年),降升平县为镇,归宜君县管,隶永兴路坊州。金改永兴路为鄜延路,隶鄜延路坊州。原鄜延路改为延安路,属坊州,后改属鄜州。明、清属延安府鄜州。雍正四年(1726年),鄜州直隶省,县仍所属。1912年后,初属陕西省榆林道。后废道,属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3月10日后,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50年改属陕西省延安专区(后改名延安地区行署)。1958年12月,宜君与黄陵合并为黄陵县。1961年9月15,恢复宜君县制。1983年9月,宜君县划归铜川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