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42124000000
    地名由来:原西藏地方政府设类乌齐宗。1960年改设类乌齐县,驻类乌齐。1975年迁热扎卡。“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类乌齐藏语为“大山”之意,唐代为吐蕃属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统治西藏后,由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明代永乐年间类乌齐寺的住持被封为国师,管理此地。清代曾设恩达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类乌齐宗。1918年噶厦政府直接派驻“拉尼”(相当于宗本)和1个“代本”(团级)的军队,形成以噶举派(白教)为主,政教合一的政权机构。1950年前类乌齐宗管辖六大“本布”(头人)区域,区域的百姓直属类乌齐三大札仓领有。1959年时将六大本布中的“嘎玛格若达那本”和“莫冬冷曲林本”的区域划归昌都县,将八宿县甲桑卡和原三十九族的少部分地区划入类乌齐宗,1960年成立类乌齐县人民政府,县府驻类乌齐镇。辖甲桑卡区、恩达区(现为桑多镇)、尚卡区、长毛岭区、玛利区等5个区。1962年新建巴夏区(现为卡玛多乡),计辖6个区。1964年将玛利区划归洛隆县,计辖5个区。1972年县政府驻地迁至桑多区(热扎卡)。同年新建类乌齐区,计辖6个区。现隶属昌都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