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513431000000
地名由来:昭觉地区原称交脚,系彝语谐音,意为有鹰的坝子,建县时以昭觉为县名。据1983年版《昭觉县地名录》说:“昭觉”,彝语意为“倾斜的坝子”。(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昭觉建置较早,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常▉通西南夷,在邛、笮地区派遣官吏进行统治,昭觉地区已属被统治之列。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司马相如通西夷,设蜀郡邛都县,昭觉属之。元鼎六年(前111年)置越嶲郡,领15县,昭觉分属于邛都县和卑水县,东汉、蜀汉、晋、刘宋因之,萧齐时,“没于獠”,建置废止。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严州,领越嶲1县,昭觉属之,隋、唐初仍置越嶲县。唐太和五年(831年),南诏攻陷嶲州,咸通四年(863年)置建昌府,昭觉属之。宋时,昭觉属大理国建昌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今美姑境置中州,二十二年(1285年)降为县,昭觉东部地属中州(县);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又在今昭觉境设北社县,属建昌路,昭觉西部地属北社县。明洪武十五年三月已末(1382年4月23日)沿袭元朝建置设中县、北社县,均属建昌府,二十五年(1392年)皆废。清初对昭觉进行军事控制,雍正十年(1732年)设竹核镇,属建昌镇,也开始修筑城池。乾隆时在今南坪乡汉呷诺成一带设西昌交脚汛,筑有交脚城,于咸丰元年四月十九日(1851年5月19日)被黑彝阿候家攻破(后称其为交脚废城)后改筑于其北,被称为交脚旧城。宣统二年八月丁亥(1910年9月19日)从西昌县析置昭觉县,废交脚旧城,在干海子(今县政府一带)修筑周长253丈的昭觉县城。昭觉地区原称交脚,系彝语谐音,意为有鹰的坝子,建县时以昭觉为县名。1913年属四川省建昌道,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1938年9月1日,划属西康省,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属县,不久即为宁属县。1951年4月22日,成立昭觉县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属西康省西昌行政区专员公署。1952年10月成立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昭觉划归其管辖,1955年4月15日,更名凉山彝族自治区为自治州,昭觉仍属其管辖。1955年10月1日,撤销西康省,昭觉划属四川省。县城在新城镇,1952年10月至1978年10月为凉山彝族自治区(州)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