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513224000000
地名由来: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称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简称松潘卫。松潘即依此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卷81松州嘉诚县:“唐武德元年于县置松州,取州界甘松岭为名。”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卫,后与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乃合松州、潘州二卫为名。清雍正九年(1731年)改置松潘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升为直隶厅。1914年改松潘县,皆以松潘卫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据《尚书·禹贡》记载,为古梁州西北境,商周为古氐羌民族繁衍地,为古氐羌地。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立湔氐县,是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松潘为川、甘、青边界地区,又系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结合部地区,历史上每遇动乱年代,常为化外之域。秦末,湔氐县即名存实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西汉王朝在此设立湔氐道,三国时,湔氐道为蜀汉政权领有。西晋武帝时(265—290年)湔氐道废,今松潘地区有升迁县的建置。至东晋,升迁已为中央号令所不及,此后邓至羌进入松潘地区。南北朝时期,松潘地区为邓至国领地。西魏废帝二年(553年)邓至国归附西魏,置甘松郡。北周天和元年后和隋朝年间(581—618年)为嘉诚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嘉诚为松州治所。天宝元年(742年)改松州为交川郡。乾元元年(756年)复松州建置。广德元年(763年)松州为吐蕃领地。此后,松州为汉、蕃争夺区域,隶属或此或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并潘州(今若尔盖县境内)置松州卫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称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简称松潘卫。松潘即依此而得名。清顺治九年(1652年)松潘卫入清帝国版图,雍正九年(1731年)裁卫,改置松潘抚民厅,乾隆二十年(1761年)改称松潘直隶厅。1913年改直隶厅为县,始称松潘县。辖境约为当今之松潘、南坪、阿坝、若尔盖、红原、黑水等县之全部或部分地区。1950年2月9日后,西北部草原广大地区先后建为若尔盖县、红原县和阿坝县,南坪地区设置南坪县,小黑水地区划属黑水县。1950—1952年属茂县专区,1953—1955年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6年以后属阿坝藏族自治州即今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西汉在此设立湔氐道始,松潘县城就在今进安镇地区,已有2000多年历史。古城墙是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御史大夫丁玉进攻松州建立松州卫之后,调宁州卫(甘肃宁县)指挥高显来松负责筑建的。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到明嘉靖五年(1526年),又两次增修外城405丈。古城的城垣,全长6.2公里,高12.5米,平均厚度为30米,拱形城门跨度为6米。有城门7道,在城门基石上,镂刻着各种浮雕图案,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