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13221000000
    地名由来:“汶川”之名。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相通,“汶水”即今“岷江”。《史记·夏本记》:“汶、▉既▉。”《索隐》:“汶,一作▉,又作▉。”故《元和郡县志》卷32称:汶川县“县西汶水,因以为名”。《太平寰宇记》卷78亦称:汶川县“以汶川水为县名”。汶川即岷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古为冉▉部落地,汉武帝“平西南夷”后,于元鼎六年(前111年)。以蜀郡北部冉▉夷地置汶山郡并置绵▉县(郡县治地,今威州镇姜维城)。东汉改绵▉县为道,隶蜀郡,西晋以绵▉地置汶山县,仍隶汶山郡,梁于绵▉地置汶川县(治所在今威州镇)。西魏省县。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复置汶川县。宋神宗熙宁九年(1070年)以汶川县置威戎军使,隶成都府路。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改名延宁军,仍隶成都府路。宣和三年(1121年)废为寨。次年废寨仍置汶川县。隶茂州。元朝隶茂州。明宣德中县治迁寒水驿(今绵▉乡)。仍隶茂州。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隶川西道,1912年后隶西川道,1914年由川西道改之。1939年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茂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后改阿坝藏族自治州)。同年3月,县治由绵▉迁威州。1958年茂县、理县、汶川合并为茂汶羌族自治县。1962年复置汶川县。威州仍为县治所在地。“汶川”之名。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相通,“汶水”即今“岷江”。汶川故城。在今威州镇南沟左侧半山腰之平坦处。蜀建兴九年(231年),汶山羌“暴动”,姜维,马忠领兵镇压,屯兵在此建筑城堡。现尚残存城垣及点将台。明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李明在绵▉修筑汶川新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水,城坏。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县李天骏重修新城,城高6米,底宽3米,顶宽2米。周围840米,垛口528个上下二门,现仅存西南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