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511526000000
地名由来:清乾隆《珙县志》卷1载:珙水“即一统志之珙溪也。源出济浦河,自县南迤逦而来,石多似玉,因以名珙”。县以珙溪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县境就有僰人居住,与当时的蜀国和巴国进行着物质和文化交流。秦修“五尺道”通僰,境内僰人与秦王朝保持着相对独立关系。汉代,县境为南广县属地。隋开皇初(581年—600年),置恭州、协州、昆州,珙地属于协州。唐代,在县境内设有几个羁縻州。宋代,珙地入梓州路泸州长宁军。元代,就珙地族姓聚居的地方设立长官司,当时有上、下罗计长官司,后复下罗计为巩州。元末,明玉珍于1362年在四川地区建立“大夏”政权,改巩州为珙州,其原因在于“珙”音近“巩”,且避免与全国其它2个巩州同名。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改珙州为珙县,隶叙州路,珙县建县始于此时。洪武六年(1373年),废路改府,叙州路改叙州府,辖1州、9县,州即高州,领筠(连)、珙两县。洪武十年(1377年),降高州为县,筠珙两县并入高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筠、珙两县,直隶叙州府。1911年,清王朝灭亡,叙州府反正,成立川南军政府。1912年,撤销川南军政府,叙州府仍存,珙县属于四川省叙州府。1913年,废省改道,以道辖县,珙县属于下川南道。1930年,撤销制道,以省辖县,珙县直隶四川省。1949年12月28日,成立珙县人民政府,属川南行政公署宜宾地区专员公署领导,1953年,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四个行署,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珙县隶四川省宜宾专区。县治珙泉镇,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由知县曹棠在麟凤两山间筑城。南明桂王永历八年(1654年),迁治上罗场。清康熙六年(1667年),迁还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