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500241000000
地名由来:乾隆元年(1736年)始建秀山县,以境内高秀山而名。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1《舆地志·山川》载:“高秀山在县西一百八十里。耸峙千丈,丹崖翠壁,秀丽如画,县以此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秦以前的商周时期,秀山境属巴国境地。秦以后,分属黔中郡、武陵郡、巴郡、涪陵郡、思州。宋、元、明、清时期,境内先后建立有平茶洞、邑梅洞、石耶洞、地坝洞四个长官司政权。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年)始建秀山县,以境内高秀山而名,隶黔彭厅,寻撤厅,改隶四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县城初治三合场(今县城西9公里),乾隆二年,(1737年)迁至梅江河畔烟麻坪(今县城)。1912年后,隶四川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1月7日,初隶酉阳专区。1953年行署合并涪陵专区,秀山随隶涪陵。1983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同年11月7日召开庆祝大会,正式成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新置黔江地区行政公署,秀山改隶黔江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1997年12月20日批准撤销涪陵市及所辖的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原涪陵市所辖武隆县由重庆市直接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