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430921000000
    地名由来:至清代同治末年(1874年),形成长宽五六十里的淤洲,附近居民称之为“南洲”。据《湖南省志》卷2《地理志(上册)·沿革·城治与要地考》说:“南县原是清朝末年,洞庭湖泥沙淤泥而成的‘南洲’。清咸丰十年(1860年)湖北石首县属之藕池口溃决后,大江之水汹涌澎湃而来,南灌洞庭,华容县西部赤松亭、宋田山以南一带地,都被洪水淹没。历年泥沙淤积,到同治末年(1870年前后),自藕池口以下至洞庭西湖一带,已经淤垫成洲,形成大片肥沃的土地,宽广面积达二百余里,当地居民称为‘南洲’。清末设南洲直隶厅,今之南县均以“南洲”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南县为洞庭湖新淤之地。唐宋时期,此地尚在赤沙水域之中,后因长沙水经虎渡、调弦诸口进入南县地域,挟带泥沙逐年淤积,形成沼泽。1860年和1873年,长江溃决,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南泻,淤积成洲。至清代同治末年(1874年),形成长宽五六十里的淤洲,附近居民称之为“南洲”。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设南洲直隶厅抚民府,为岳常澧道直辖。1913年9月,南洲直隶厅改为南县。1930年10月22日,红二军于南征途中攻占南县,贺龙、邓中夏、段德昌抵县,领导建立南县苏维埃政府。谭旷任主席(后为孟庆友)。1938年,南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0年,南县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建国初,南县划归常德地区;1962年12月,改属益阳地区。国务院1994年3月7日批准撤销益阳地区、益阳市和益阳县,此县划归益阳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