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430421000000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衡阳县周以前属荆州南境。周至春秋为扬粤(后以扬越)属地。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长沙郡。汉为承阳、钟武2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建县,名承阳,属长沙国。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于承水(现名蒸水)之南置钟武县,属零陵郡,县治在今西渡镇郊曾步。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承阳改丞阳,属零陵郡,县治在今金兰寺。东汉顺帝永建三年(128年)更名为重安,属衡阳郡,县治在今渣江三湖町。三国为丞阳、重安、临丞3县。南朝为重安、临蒸县。后析临蒸置新城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并临蒸、新城、重安3县置衡阳县,属衡山郡,衡阳县名从此始。县治在今衡阳市城北区境内,辖区包括今衡阳市、衡阳县、衡南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析衡阳县为临蒸、重安、新城三县。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并临蒸、重安、新城3县仍称衡阳县。五代属楚国衡州府。宋属衡阳郡。元属衡州路。明属衡州府。清先后属衡永郴桂道、定天府、衡州府。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析衡阳县东南乡置清泉县。民国后并衡阳县、清泉县仍称衡阳县,初属衡州道,后直属省,以后又隶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2年析衡阳县城区置衡阳市。1949年10月衡阳县解放。10月13日,衡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属衡阳地区行政公署,县治在今衡阳市城区内。1952年6月,析衡阳县东南乡置衡南县。衡阳县政府移置西渡镇,属湘南行署。1954年属衡阳专署。1983年12月,衡阳地市合并为市,本县属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