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429005000000
地名由来: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禹贡》:“沱潜即道。”潜即潜水,为潜江市名所本。《郡县释名》湖广卷上:潜江县“汉水从郧襄来至县北三十里,芦洑河分其水,经县东南流入于江,曰潜水,而其县在其右转曲之间。《尔雅》云:水自汉出为潜,故云潜江。县因以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卷77承天府潜江县:潜水“县东一里。所谓汉出为潜也。……县东三十里有芦洑河,即汉水分流处。志云:汉水自石城北三十里分流为芦洑河,经县东南,复入于汉,故名潜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西周属郧国,春秋战国为楚地。秦、汉、隋、唐分属江陵、竟陵两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曾“以人户输纳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洑”(《太平环宇记》,白洑在今市西北),沿袭至宋初。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升白洑巡院为县。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王场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今园林地区)。明初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嘉靖十年(1531年),改属承天府(清政安陆府)。1912年后,改府为县,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1925年废除道制,遂直辖于省。大革命时期,潜江全境皆苏区,是湘鄂两省的潜江、荆南(后改称荆门),天潜县苏维埃政府辖地。1942年春至1945年秋,是鄂豫边区襄南、襄河两行政公署的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地。1947年12月-1949年6月,是江汉区襄南、鄂中两行政专员公署的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辖地。1949年7月,恢复原县名,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撤销。潜江县政府设于熊口。8月,移驻城关(今园林办事处)至今,隶属于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