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410728000000
    地名由来:秦设郡县,因县有防垣,故名长垣县,“长垣”之名由此始。《水经·济水注》载:长垣县“故首垣矣,秦更从今名。王莽改为长固县。《陈留风俗传》曰:县有防垣,故县氏之”。县以有防垣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西周时属卫国。春秋时为卫国的蒲邑(今县城所在),匡邑(今张寨乡孔庄村)。战国时魏国并匡,蒲,置首垣邑,邑治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陈墙村。秦设郡县,因县有防垣,故名长垣县,“长垣”之名由此始。初属三川郡,后属东郡。西汉时新置平丘县和长罗侯国,皆辖今长垣县一部分,俱属兖州陈留郡。新莽改长垣县为长固国。东汉置长垣侯国与平丘县。后曾置长罗侯国,又废。北魏属司州东郡。自战国(魏)到隋初历时800余年,县治皆在今陈墙村。隋初仍为长垣县,后废长垣县置匡城县。宋初避太祖“匡”讳,改为鹤丘县,后复改为长垣县,沿用至今。自隋至金初历时608年,县治皆在今司坡村一带。金时昌五年(1194年)黄河改道,为避水患,于泰和四年(1204年)迁县治于柳冢一带,泰和八年(1208年)改属大名路开州(今濮阳)。元初,一度改保垣州,不久仍改为长垣县,隶中书省,初归大名府,后属开州。金、元两代县治均在柳冢。明洪武二年因黄河水患,迁县治于蒲城镇,即今治所在地,现城垣为迁治后所筑。清至民国,长垣隶属河北省大名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日伪、抗日民主政府并存。1940年4月12日在河东竹林村成立长垣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冀鲁豫行署将长垣县河东部分划出成立东垣县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将长垣县西北部划归卫南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划长(垣)、滑、濮(阳)、东(明)4县边区成立滨河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滨河县撤销,归长垣县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长垣县划归平原省,属濮阳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并入河南省,仍属濮阳专区。1954年濮阳专区撤销,长垣先后划归新乡、安阳专区管辖。1983年归新建的濮阳市,1986年初划归新乡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