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371428000000
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58云:“夏禹七代孙芸封公子武于此建国”,故名武城。(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夏、商隶属兖州地。春秋时期为晋国东鄙地。战国时期属赵地,因地处赵国东境边塞,为防御强齐入侵,屯兵修筑城防,名之武城,城址在今河北省故城县饶阳店附近。秦属巨鹿郡。西汉初年,始设东武城县,属冀州刺史部清河郡。西晋太康年间(280~290年),去“东”字改称武城县。北齐时,武城县划入贝丘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武城县于旧址,属贝州。唐调露元年(679年)将县城南迁至今故城县祖杨一带,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北宋初属河北东路贝州;宋庆历八年(1048年)改贝州为恩州,武城县改属恩州;大观二、三年(1108年、1109年)间,卫运河西决,淹没城池,县城迁往卫运河东岸(今老城镇)。元太宗七年(1235年)改属高唐州。明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高唐州。清雍正八年(1703年)高唐州改为直隶州,武城县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临清州。民国二年(1913年)属山东省济西道;1916年属东临道;1925年划归德临道;1928年,废道制,直属山东省;1931年隶属临清专署。1937年后,属聊城专署。日军侵占期间,属山东省东临道。1940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初属冀南行署第六专署,后改属第二专署;1948年属河北省衡水专署。1952年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6年撤销德州专区,改隶聊城专区;1958年并入夏津县;1961年于旧址恢复武城县,隶属德州专区;1973年卫运河展宽堤距,县城迁至现址,至今仍属德州地区行政公署。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销德州地区和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和德城区。此县划归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