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371424000000
    地名由来:《汉书·地理志》临邑“有▉庙”。师古曰:“▉亦济字也。”县应以古济水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氏族聚居。西周、春秋时期,属齐地,邑名犁(犁丘、险),因位于古漯水之南,故又名漯阴(今济阳城西南约20公里处)。秦置漯阴县,属济北郡。西汉、属平原郡。东汉、三国、西晋均属济南郡。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南燕所有。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灭南燕,齐地悉平,因旧漯阴城已废,遂移县治于北漯阴城,属济南郡。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将原漯阴县和著县(今济阳县境西部)部分土地合并,取汉时东郡临邑县(今东阿)之名,侨置临邑县,属魏郡。北魏临邑县属东魏郡。北齐属济南郡。隋时属齐州。唐属齐州济南郡。北宋属京东东路济南府。建降三年(962年)移县治于孙耿镇;北宋中期县治移至现在的临邑城。元先属山东道济南路,后属河北道河间路。明、清均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民国初年属东临道;1928年废道制,直属山东省。1937年11月临邑城被日军占领。1945年8月临邑城解放,建立临邑县人民政府,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1949年改属洛北专区,专署设在临邑城内。1950年洛北专署与济南专署合并改为德州专署,专署设在德州市、临邑属于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惠民专区,1958年济阳县并入临邑县,属聊城专区;1960年改属淄博专区,1961年将济阳县分出,复归德州专区。国务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销德州地区和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和德城区。此县划归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