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350521000000
地名由来: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置县,取“以惠安民”意定县名为“惠安”,领三乡、三十四都,治所在螺山之阳,故县城名“螺城”,属泉州。唐为晋江县地,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置惠安县。(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夏属扬州之地。周时为七闽地。秦时为闽中郡地。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立无诸为越王;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迁徙闽民于江淮。多逃于山谷,属治县地。东汉属会稽南部。三国吴属侯官(今福州属地)。东晋为晋安郡(今福州属地);南北朝南朝,宋时属晋平地。梁天监九年(510年)析晋安置南安郡。属南安郡地。隋改晋安为泉州(今南安丰州)。武周圣历二年(699年)属武荣州地;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为泉州(即今泉州);开元八年(720年)析南安置晋江县,属晋江地。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置县,取“以惠安民”意定县名为“惠安”,领三乡、三十四都,治所在螺山之阳,故县城名“螺城”,属泉州。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辖四区、十八里、三十四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兵疫之后,户口减耗,合并为三十都。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徙海边居民入山地垦荒。沿海居民减少,康熙二年(1663年)废除甲·班,改为68个铺。民国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6个乡、镇、190个保。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辖8个区,翌年改为11个区,同年又划为14个区、194个乡,属第五专区,后改称晋江专区,1958年区、乡撤销。成立5个人民公社;1961年划为15个人民公社、1个镇、1个盐场、3个农林场;1971年改称晋江地区;1984年人民公社又改为乡、镇,属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