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350426000000
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100南剑丹尤溪县载:“其地与漳州龙岩县、汀州沙县及福州侯官县三处交界,山洞幽深,溪滩险峻,向有千里。其诸境逃人,多投此洞。开元二十八年经略使唐修忠使以书招谕,其人高伏等千余户请书版籍,因为县,人皆胥悦。此源先号尤溪,因为县名。”《舆地纪胜》卷133南剑州《景物上》载:尤溪“州多尤姓,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商前为扬州地。周为七闽地。秦为闽中郡地。汉初为闽越地汉元封中期置治县,为会稽南郡地。东汉建安中期置南平县。三国孙吴永安三年(260年)析南平邑将乐地,置建安郡,属南平。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改南平为延平。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延平军;上元元年(674年)改为剑州,属剑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县,以境内尤溪为县名,属福州,治青印溪口北岸,县名别称沈溪;天宝元年(742年)福州改称长乐郡,尤溪属之;乾元元年(758年)复名福州。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尤溪县在其辖下。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改元龙启,尤溪县属之。五代闽永隆五年(943年)延钧弟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尤溪县为其所辖;天德三年(945年)正月,殷改国号为闽。同年八月,五代南唐灭闽(建州),尤溪县为南唐所辖。南唐保大六年(948年)置剑州(州治在今南平市),尤溪县属之。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剑州改称南剑州,尤溪县属福建路南剑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行中书省,南剑州升为南剑路;延祐元年(1314年)南剑路改称延平路,尤溪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延平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延平路改为延平府,尤溪县属福建省延平府,共50个都;景泰三年(1452年)割宝山以西第40都至43都共4都,隶永安县;弘治四年(1491年)始筑城墙,周长5183米,高5米;嘉靖六年(1527年)进行改造,周长减少967米,设窝铺49所、水门2处、水关3处、城门6处。嘉靖十六年(1537年)割径田、万定两里地第30都至48都共15都,隶大田县,尤溪县存31个都,仍属延平府,嘉靖四十年(1561年)又修城墙,墙增高1米,合二垛为一大垛,每十垛建敌楼一座。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福建省划分为4个道,属建安道(道治在今南平市)。1927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省划分为4个省2个市,尤溪县属延建省。二十三年正月,该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尤溪县复为福建省直辖;同年7月,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尤溪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南平县);次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尤溪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南平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建省划分为8个专区、2个市,尤溪县属第二专区(专员公署驻南平县);1950年4月1日,各专区改以公署驻地县的名称命名,尤溪县属南平专区;1970年6月,尤溪县划归三明地区(行政公署驻三明市);1983年7月,三明地区撤销,尤溪县属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