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211224000000
地名由来:民国《昌图县志》卷4载杜芬《重建昌图厅公署碑记》称:“昌图者,俗名榆树城,蒙古之长突额尔克也。”“长突额尔克”,又作“昌图额尔克”,昌图县乃取首二字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昌图县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就有395处,可上溯5千年历史。三江口镇新立村出土的“白沙滩遗址”,是6千年前的文化遗存。昌图古为貊地。西汉于今昌图老城置番汗县。东汉光武帝二十五年(公元49年)昌图老城系扶余国国都。属汉军北征,唐军征东的要塞。唐总章元年(668年)2月”薛仁贵从李[]征高丽所拔者是也”。辽置韩州与柳河县治八面城、肃州与清安县治马仲河(一说今昌图老城)、安州与归仁县治四面城,属东京道。金设清安、归仁、柳河三县,分治今马仲河、四面城、八面城,分属咸平府(开原)、韩州(时治梨树县偏脸城)。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10月,曾囚徽、钦二帝于韩州(八面城)。元属开原路,本境为蒙古游牧地。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辽海卫于牛家庄,卫下于本县设12个边堡。清嘉庆七年(1802年)正式准垦。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置昌图厅治昌图城(前名古榆城,俗名榆树城、榆城子),属奉天府。“昌图”系蒙古语“常突额勒克”前两个音节的谐音。其意众说纷纭:其一曰:永不干涸或不结冰的湖。其二曰:高低不平的旱湖。其三,“绿色的草原”或“水草丰盛”的地方。清光绪三年(1877年)升厅为府。先后辖奉化(梨树县)、怀德、康平3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辽源州(郑家屯)亦属本府。1913年改府为县,属奉天省洮昌道。1941年属伪满四平省。1944年—1945年8月,治昌图站(今昌图)。1945年11月光复后属辽北省,治昌图城。1946年4月析置昌北县,治八面城,1949年4月属辽西省。建国后,1954年两县合并,属辽宁省。1959年属沈阳市。1962年4月治昌图站(今昌图)。1964年4月属沈阳专员公署。1968年12月属铁岭专区。1984年6月属铁岭市至今。县人民政府驻昌图镇政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