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152502000000
地名由来:锡林浩特市因锡林郭勒河得名。“锡林浩特”的原名叫“贝子庙”,是阿巴嘎旗王爷的家庙。“贝子”是满清的封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贝子庙成为锡林郭勒盟的首府,1953年改名为“锡林浩特”。1983年改设锡林浩特市。“锡林”蒙古语意为“草原”或“山丘”。锡林浩特即“草原之城”或“山城”。(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锡林浩特市因锡林郭勒河得名。锡林蒙古语,意为“丘陵”,浩特意为城市。由建国前的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嘎左翼旗和浩齐特右翼旗几经分合而形成。阿巴哈纳尔部和阿巴嘎部,汉为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居地,隋、唐为突厥所居,辽为上京道西境,金时属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为察哈尔万户地。浩齐特部,辽为上京道西境,金时属北京路,元属上都路,明为蒙古所居。阿巴哈纳尔部(蒙古语意为“叔叔们”)为元太祖弟布格博勒格图,十八传至诺密特默克图,号所部曰阿巴哈纳尔。再传至多尔济伊勒登,子二:长子色棱墨尔根,次子栋伊思喇布。初称阿噜蒙古,依喀尔喀车臣汗硕垒。驻牧克噜伦河界。地在瀚海北。康熙四年(1665年)栋伊思喇布初授扎萨克固山贝子。康熙五年(1666年),色棱墨尔根亦来归。六年(1667年)诏授扎萨克多罗贝勒。遣官指示阿巴嘎部移牧他所。以旧牧地给阿巴哈纳尔。色棱墨尔根掌右冀。栋伊思喇布掌左翼。阿巴嘎部为元太祖弟布格博勒格图,十七传至巴雅思瑚布尔古特。子二:长子塔尔尼库同,号所部为阿巴嘎。塔尔尼库同子二:长子素僧克伟征,子额尔登图扪,号扎萨克图诺颜;次子扬古岱卓里克图,子多尔济,号额齐格诺颜。初称阿噜蒙古,服属于察哈尔。1619年前后,以林丹汗不道,徒牧瀚海北克噜伦河界,依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崇德四年(1639年),额齐格诺颜多尔济自喀尔喀来归。六年(1641年),诏授额齐格诺颜多尔济为扎萨克多罗卓里克图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额尔登图扪孙都思喀尔自喀尔喀来归,诏授扎萨克多罗郡王。以多尔济掌右翼,都思喀尔掌左翼,遣官定牧地。浩齐特部为元太祖十六世孙图噜博罗特,再传至库登汗,号其部日浩齐特。库登汗孙德格类,号额尔德尼珲台吉。子五:长子奇塔特扎千杜棱土谢图,次子巴斯琫土谢图。三子策凌伊勒登土谢图,四子奇塔特昆杜棱额尔德尼车臣楚琥尔,五子茂海墨尔根。与察哈尔同族为所属。以林丹汗不道,徙牧瀚海北,依喀尔喀。崇德二年(1637年),奇塔特昆杜棱额尔德尼车臣楚琥尔子博罗特率属来归。顺治三年(1646年),诏授扎萨克多罗额尔德尼贝勒,后晋封郡王。八年,奇塔特扎千杜棱土谢图子葛尔玛色旺携众至。十年,诏授扎萨克多罗郡王,以博罗特掌左翼,葛尔玛色旺掌右翼。1921年,仍以清王朝封建王公制度统治阿巴哈纳尔、阿巴嘎、浩齐特三个部。1946年春,废除封建王公罔替制度。1949年春,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嘎左翼旗、浩齐特右翼旗划为中部联合旗。1952年5月26日,中部联合旗与西部联合旗合并。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庙由贝子官爵管辖,故得名“贝子庙”。1953年9月15日,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相当于苏木级),归西部联合旗管辖。1956年7月3日,西部联合旗改称阿巴嘎旗。同年8月21日,锡林浩特由锡林郭勒盟直接领导(区级建制不变)。1959年4月15日,锡林浩特升格为旗县级浩特,盟直接管辖。1963年10月23日,锡林浩特改称阿巴哈纳尔旗。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纳尔旗的“哈”字改为“嘎”字。1983年10月10日,撤销阿巴哈纳尔旗,设立锡林浩特市(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