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140200000000
地名由来:《寰宇通志》卷81载:大同府“以在大同川,故名”。大同川当在唐中受降城西,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黄河北岸地,沙陀族朱邪赤心(李国昌)授大同节度使即此。后沙陀内徙,侨置大同军于今地,遂袭大同之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秦置平城县,治今大同东北古城。东汉末治徙今代县东平城堡。十六国还旧治。北魏孝武帝天兴年间徙都平城,兼置司州。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改司州为恒州,兼置代郡。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州、郡俱废。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复置恒州,治今大同东3公里。北周废恒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北恒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北恒州,七年废。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云州徙治今大同。永淳元年(公元628年)废。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复置。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云中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云州。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建西京,升云州为大同府,兼置西京道。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入宋,改置云中府。寻入金,复为大同府,仍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后废京号及大同府。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改西京路为大同路,属河东山西道。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改大同府,属山西布政使司。二十九年分置冀北道,治大同府。清顺治年间大同府治一度徙今阳高县境,不久复还旧治。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废冀北道。1912年废府。1914年置雁门道。1930年废。1949年以城关区置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归山西省。1958年大仁县划归大同市,改置郊区。市、县俱属晋北专区。1961年复为省直辖市。1964年改古城区为大同县,改怀仁区为怀仁县,仍属大同市。1965年大同、怀仁2县划归雁北专区。1970年降为雁北地区代管市。1972年复为省辖市。1993年撤销雁北地区,大同、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左云7县划归大同市成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