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130924000000
地名由来:因地处渤海之滨,渔、盐业颇盛,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商代属蒲姑国。西周为齐国无棣地。春秋战国属齐、燕。秦代先后属齐郡、济北郡的柳县、厌次县。汉时属柳县、高城县、章武县、阳信县以及柳侯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属高城县、章武县、阳信县地。隋、唐、五代时属盐山县、无棣县地。宋、金为盐山县、无棣县地。元属中书省河间路沧州盐山县,济南路棣州无棣县地。明属京师河间府盐山县、山东济南府海丰县。清代属直隶天津府盐山县、山东武定府海丰县。1912年后分属河北省盐山县和山东省无棣县。1938年成立冀鲁边区津南专区盐山县抗日政府。今海兴辖地分属盐山四区、五区、六区及惠民专区无棣县。1939年为纪念在盐山县第四区赵村(今黄骅市境内)牺牲的革命烈士杨靖远副司令员,改盐山县为靖远县。本县辖地分属靖远县一、三区。1946年属山东渤海一分区靖远县;渤海四分区无棣县。1949年靖远县复称盐山县。县辖地分属盐山县六区(高湾)、七区(赵毛陶)及山东省德州专区、惠民专区无棣县。1952年盐山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县境仍属盐山县六区、七区。1958年4月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县境属河北省天津市盐山县和山东省淄博地区无棣县。1961年6月恢复沧州地区。1964年11月将山东省无棣县所属四女寺碱河(即漳卫新河)左岸的辛集、良户、宋王、朱王、付赵、杨埕7个社、51个自然村划归河北省。1965年3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兴县。6月26日正式建立。以山东无棣县划归河北省的7个社、51个自然村和盐山县96个村,2个农场,3个村及黄骅县丁村公社22村,共178个自然村,197个大队为海兴县的行政区域,隶属于沧州地区。国务院1993年6月19日批准撤销沧州地区,此县划归沧州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