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130635000000
地名由来:因蠡州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时为北燕地。战国时为中山、燕两国地。秦代属恒山、钜鹿两郡地。西汉置陆成县,属中山郡。景帝三年(前154年)属中山国。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封中山靖王子贞为侯国。东汉省入蠡吾县。本初元年(146年)析蠡吾县之故陆成地置博陵县,改属河间国。延熹元年(158年)更隶博陵郡,郡治博陵县。三国魏时,改为博陆县,改属河间郡。晋代,博陆县改隶高阳国,并为国治。北魏时,博陆县改名博野县,并徙治于今蠡县城关,属高阳郡。北齐时,省蠡吾县入博野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博野县改属瀛州。大业三年(607年)更隶河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博野县改属蒲州,五年始置蠡州,治辖博野县,八年蠡州废,博野县还属蒲州,九年复置蠡州,博野县仍属之。贞观元年(627年)改属瀛州内。天宝元年(742年)更隶河间郡。至德二年(757年)复属瀛州。永泰年间(765-766年)改隶深州。元和十年(815年)还属瀛州,其后复属深州。五代初因之。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改隶定州。宋雍熙四年(987年),在博野县置宁边军。景德元年(1004年)改为永宁军。宣和七年(1125年)军废,不久复置,仍领博野县。金天会七年(1129年)永宁军升为宁州,博野县仍属之。天德三年(1151年)宁州改名蠡州,仍辖博野县。元至元三年(1266年)省博野县。东境入蠡州,西境入蒲阴县,蠡州属真定路,后改隶保定路。至元十七年(1280年)蠡州直隶于中书省,二十一年(1284年)还属真定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改属保定府,洪武八年(1375年)降蠡州为蠡县,同时省高阳县入蠡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析置高阳县。清代,蠡县仍属保定府。1913年改属范阳道,次年改范阳道名保定道。1928年蠡县始直隶于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督察区。1938年属冀中区,同年9月,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二专区。1940年秋,改属冀中区十专区。1944年6月,改属冀中区九专区。1945年属冀中区七专区。1946年7月改属冀中区九专区。1948年9月,遂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1949年8月1日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4月24日,撤销定县专区,改属保定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蠡县,并入高阳县。1962年3月27日,析高阳县,复置蠡县建制,仍属保定专区。1970年保定专区改为保定地区,蠡县仍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