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30533000000
    地名由来:据明嘉靖《广平府地》卷1《封域志》:“井陉者山之阨塞也,斥漳者河之津要也,屏蔽天邑,防御暴客,此其所以用威也。”旧以威州、今之威县得名以此。另据康熙《威县志》卷3称:“书曰: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威在王畿千里尽处,正奋武卫之地,故以威为名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春秋时属齐。战国时属赵国。秦汉时期属钜鹿郡。汉高祖置堂阳县,威地属之;后分堂阳县置经县,治于今经镇。属安平国。元始二年(2年)置广宗国,治于今威县方家营村。三国魏时为广宗县、经县地,属安平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属广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郡废复县,属贝州,经县亦废。隋开皇六年(586年),于经县废址设经城县;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大业初(605年)属清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升宗城县为宗州,武德九年(626年)宗州废,复宗城县属贝州,天宝元年(742年)罢贝州改属清河郡;至德二年(757年)复属贝州;天祐三年(906年)分属魏州和贝州。北宋初属大名府。宋熙宁六年(1073年)降经城县为镇,属宗城县。金泰和二年(1202年)分宗城县地置洺水县,治于今威县之古城村,属洺州。元太宗六年(1234年)宗城县并入洺水县,遥隶威州,州治今井陉县之威州。宪宗二年(1252年)始将威州州治徙至洺水县(今威县城)。大德九年(1350年)废洺水县入威州,属广平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威州为威县,属广平府。清代因之。1913年改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1938年属冀南四专区。1940年以后,曾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分设清江、企之和宏毅3县。1945年3县先后撤销,仍归威县。1949年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58年撤销邢台专区,威县并入南宫县,属邯郸专区。1961年恢复威县建制,属邢台专区。1970年属改称邢台地区。国务院1993年6月19日批准撤销邢台地区,此县划归邢台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