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
- 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 区划代码:120225000000
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7:“取古蓟门关以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蓟县曾有无终、渔阳、蓟州之称,夏属冀州、商归幽州、周为燕国领地。春秋时,属无终子国,战国称无终邑,属燕国右北平郡。秦称无终县,属右北平郡并为郡治。隋大业末年为渔阳县,属渔阳郡。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称蓟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渔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称蓟州,州治设渔阳。杜甫《后出塞》中“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和白居易《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渔阳”系指今蓟县一带。以后辽、金、元各朝五百年均称渔阳县。明洪武初年(1368年)设置蓟州,属北平布政司。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清初属顺天府。1913年始称蓟县,属京兆特别区。1928年属河北省。建国后,蓟县划归通县专署。1958年3月属河北省唐山专署。1960年属河北省天津市。1961年属河北省天津专署。1973年8月划属天津市至今。
蓟县,古称渔阳,春秋时期称为无终子国,战国时称无终邑,秦代属右北平郡,唐朝设蓟州。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辖县,1973年9月划归天津市,相沿至今。蓟县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全县总面积1590平方公里,下辖26个乡镇、一个城区街道办事处、949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80万人。
蓟县,西周时属燕国,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并建都于此,秦代置无终县,隋大业末年改为渔阳,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民国二年改为蓟县至今。
蓟县位于京、津,冀之腹心,南距沧溟,西连太行,东放碣石,北负长城。古来为兵家所必争。
蓟县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境内有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和四千多年前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有两汉、唐、宋、辽等朝代的遗迹。 《三国志》 、 《资治通鉴》 、等史书中多有记载, 《水浒传》中蓟州被描写为主要人物活动地之一。
蓟县春秋时为无终国。秦汉时为无终县。隋置渔阳郡,唐改蓟州渔阳县。明清为蓟州。1913年改蓟县。抗日时属冀东革命根据地。原属河北省,1973年划归天津市。1988年划入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北部山地和南部平原面积大致相等。源于燕山的州河、洵河及其支流于下仓附近汇入蓟运河。州河上游的于桥水库于1960年建成并拦洪蓄水,1984年引滦入津工程完成后为天津用水来源。